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檸檬市場理論:劣幣驅良幣

運用《檸檬市場理論》對當前市場現象以及經濟領域之外的運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1970年發表了名為《檸檬市場:品質不確定性與市場機制》的文章,喬氏從品質與不確定性之間的關係開始對汽車舊貨市場進行分析。他的分析表明:舊貨市場上賣主對汽車品質的資訊要比買主掌握的更多一些,也就是說在舊車市場上資訊分佈是不均勻的,是非對稱的。但是買主可依據經驗大致瞭解市場上舊車的平均品質,因此在交易時他們只願意依據市場的平均品質支付購買價格。在這樣的條件下,高於市場平均品質的舊車因無利可圖將退出市場,隨著市場上高品質舊車的退出,市場上舊車的平均品質就會下降,導致買主願意支付的購買價格也隨之下降,結果,又導致品質較高的舊車賣主被迫將車輛退出市場。如此迴圈,在一個品質分佈不均勻的市場中,品質最差的舊車將在品質最好的舊車淘汰出市場後,還會依次把品質較好,品質中等和品質較差的舊車依次淘汰,從而導致舊車市場無法存在。

  低品質車在美國被叫做“檸檬”,在舊車市場上買主不知道自己將要購買的汽車是品質好的,還是一輛“檸檬”,但他知道他可能買到“檸檬”的概率,因此他不會為任何車輛支付高於平均品質的價格。在許多市場中,買者利用一些統計資料來判斷他們將要購買的商品品質,在這樣的情況下,賣者就有動力提供低品質的商品以獲取高額的利潤。進而證明了是價格決定了商品品質,而非傳統經濟學所說的:品質決定價格。

  喬氏的論文還有一些簡單的數學模型,我聽說很多人見了數學字母就會腦仁疼痛,所以就不給各位添麻煩了。這個人憑這篇文章獲得了2001年的諾貝爾獎,並且成為資訊經濟學的經典文獻。

  經濟學的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之上的,而現實的市場要複雜的多,即使如此,該理論對現實的許多現象還是有著很強的解釋力。也為政府干預市場提供了理論依據。

  舉個簡單的例子:豬肉市場。

  一般的消費者不具備準確判斷豬肉品質的能力,和肉販子相比雙方對品質資訊的掌握是不對稱的,在這種情況下肉販子就有提供劣質豬肉的動力,最常見的就是給肉注水,以獲得高利潤。當我們知道在豬肉市場存在注水肉的時候,我們又無法鑒別具體的是那塊肉被注了水,我們就只能假定市場上的肉都是注水肉,所以我們只願意付注水肉的價格去買肉。假如有個肉販子是個敦厚之人,他告訴我們他的肉沒有注水,價格要高於市場的平均價格,我們肯定不會相信他,還會說只有傻逼才不會不給豬肉注水。這個敦厚的肉販子因為自己沒有注水的豬肉無法賣出合理的價格,只好退出市場,當然他還有一條路,那就是也學其他的肉販子一樣給肉注水。

  接下來整個市場就只有注水豬肉了,到了這個階段,一些肉販子為了獲得高於平均水準的利潤,開始鑽研更新的注水技術,於是乎豬肉的平均品質進一步下降。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這樣的市場不堪設想。當然,商家也可以通過簽發品質保證書的方式抵消品質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也可以通過建立品牌或者連鎖經營來確立自己的誠信經營。

  只要是買賣雙方存在著資訊不對稱,賣者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就有欺詐買者的激勵。前幾天看到一個記者調查[沒找到原文,憑記憶引用]:記者冒充感冒病人在北京各級醫院調查,只有一個醫生的診斷是記者沒病,只需休息身體即可恢復,其餘所有醫院都開出了平均一百多塊錢的藥。具體情況是專家開的藥費要少於一般醫生的,二級以上醫院開的藥費要少於二級以下醫院的。醫患雙方的資訊是極不對稱的,雖然病是在你身上,卻必須由醫生來確定你的治療,不蒙你蒙誰?

  經濟以外的事例也是這個道理,你買一份報紙,或是晚上七點鐘坐在電視機前,你想獲得新聞,但新聞掌握在政府手裏,政府為了有利於統治,這種目的激勵著它為你提供有利於其自身的新聞,而且把這種做法叫輿論導向,你因為根據經驗知道有相當一部分新聞並不可靠,但你卻不知道哪則新聞裏摻了水,你開始懷疑所有的,最後你只好拿起遙控器換台了事。

沒有留言: